安徽省银行业协会 © 2021
皖ICP备05013364号-1
扫一扫scan

关注微信公众号

自律 维权 协调 服务
安徽省银行业协会
电话:0551-62879580
地址: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杭州路2599号中国信达合肥后援基地1号楼西区7楼
安徽省银行业协会 © 2021
皖ICP备05013364号-1
| 网站访问次数统计:20609608
王茂荫:金融思想映青史 两袖清风照古今

在中国金融史上,有一位被马克思写入《资本论》的安徽歙县人——王茂荫(1798-1865)。他不仅是清代货币改革的先驱,更以“直言敢谏、廉静寡营”的品格成为金融廉政的典范。其一生践行“取舍立品、清风传世”的信念,至今仍为江淮大地注入精神滋养。


一、清廉本色:京官卅载,一尘不染

王茂荫出身徽商家庭,祖母方氏在他初入仕途时便告诫:“毋躁进,毋营财贿”。这十字箴言贯穿其一生:

独居会馆三十载:任户部右侍郎(主管国家财政)等要职期间,他坚持孑然一身居住于北京歙县会馆,拒绝携家眷享乐,将俸禄悉数接济乡邻。面对“一任清知府,十万雪花银”的官场乱象,他家中“未增一瓦一垅”。

临终遗训震古今:弥留之际,他坦然告子孙:“吾以书籍传子孙,胜过良田百万;吾以德名留后人,胜过黄金万镒。”这份“两袖清风足矣”的豁达,被曾国藩赞为“四海直声,卅年俭德”,李鸿章亦誉其“清风高白岳”。

二、金融革新:货币思想问鼎近代巅峰

作为《资本论》中唯一提及的中国人,王茂荫的金融智慧闪耀着科学之光:


首倡“虚实相权”纸币理论:咸丰年间,面对财政危机,他上奏《条议钞法折》,主张发行以白银为本位、可自由兑换的纸币,并严格限制发行量(“极钞之数,以一千万两为限”),防止通胀盘剥百姓。

痛斥“铸大钱”弊政:他坚决反对户部滥铸大额铜钱,指出“官能定钱之值,而不能限物之值”,预言此举必致物价飞涨、民不聊生。

超前体制创新:提出由国家与民间银号协同发钞,打破货币发行的绝对集权,调动市场力量维护金融稳定,被学界誉为“我国封建社会货币理论的最高成就”

三、风骨铮铮:直言敢谏树朝野清标

志虑忠纯,直言敢谏——同治皇帝的八字评价,浓缩了王茂荫的赤胆忠魂

百篇奏折为民请命:任职三朝期间,他累计上奏百余篇,内容涵盖经济、军事、吏治。咸丰五年(1855年),他冒死呈《请暂缓临幸御园折》,直谏皇帝暂停奢靡巡游,触怒龙颜被调离户部,却赢得“古大臣之风”的朝野敬仰

舍私利守公义:同治三年(1864年),他扶继母灵柩返乡时,学生吴棠赠银500两谢其举荐之恩,他断然拒之:“举荐乃公事公办,岂可混于私交!

四、家风永续:取舍之道润泽后世

王茂荫将廉政基因刻入家族血脉:

“从取舍起”铸品行:他告诫子孙:“凡人坏品行损阴骘,皆在财利上,故做人须从取舍上起”。此训被黄山市纪委监委提炼为廉洁文化内核,融入当代廉政教育

楹联昭示家国观:他为家乡祠堂题写警世楹联:“强毋凌弱,众毋暴寡,贵毋忘贱,富毋欺贫”“仕必登名,农必积粟,工必作巧,商必盈资”,强调各业勤勉、互助共生。

结语:清泉不竭映江淮

王茂荫逝世159年后的今天,歙县故居“天官第”仍悬挂着他手书的墨梅诗:“不要人夸颜色好,只留清气满乾坤”。这位金融先贤以思想照亮货币改革迷途,更以清风傲骨树立了“取舍立品”的精神坐标。安徽金融系统正深挖其廉政思想,打造“从取舍起”文化品牌

——当每一代金融人铭记“清风高白岳,直声震丹毫”的品格,便是对这位历史星空中不朽清官的最高致敬。

电话:0551-62879580 地址: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杭州路2599号中国信达合肥后援基地1号楼西区7楼
安徽省银行业协会 © 2021
皖ICP备05013364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