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注微信公众号
作为一名在股份制银行从业14年的银行人,为了深入挖掘历史尤其是近代金融行业典型人物的清廉故事,我走进了江苏省盐城市新四军纪念馆。
1941年的4月1日,新四军在华中地区建立的第一家银行——江淮银行,在盐城成立,发行新四军钞票。它是由时任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兼新四军政委刘少奇,一手推动创办起来的。江淮银行的开办经费,是新四军千方百计剩下来的军费,首期调拨给江淮银行6万元。革命先辈在枪林弹雨之下,印货币、筹拨款、保供给,开辟了盐阜“经济抗战”,构建起党领导下红色政权的经济生命线。
江淮银行旧址
江淮银行用过的抗币印刷机
有一台锈迹斑斑的印钞机,静静地伫立在展厅中,低诉着那段峥嵘岁月。这台印钞机,就是当年江淮印钞厂印钞票所使用的。它为华中抗日根据地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,立下了赫赫战功。按照江淮银行《章程》的规定,其职能主要有三项:一是办理农业贷款,用于购买种子、耕牛、小型农具和凿井灌溉;二是向个体工商户发放小额贷款;三是商业贷款,鼓励商人到敌占区城市采购生产、生活资料,活跃根据地市场,解决群众生产、生活必需。
而且,还贷方式也灵活多样。比如发放给农民的贷款,基本上无息或低息,秋收后可用粮还贷、抵税。对于到期无力偿还者,在核清事实后,给予减免。这些做法,有效地促进了根据地经济的发展,为抗日斗争提供了坚强的经济支撑。
1941年7月,日伪军集结重兵入侵盐城。大敌当前,不容轻视!为避敌锋芒,保存力量,成立仅3个多月的江淮银行被迫转移,撤至阜宁。在转移时,不分白天黑夜,随时会面临危险,要时刻做好隐蔽及转移的准备。为确保银行财产万无一失,年仅20岁的银行金库主任陈克秋、周希平等10名女同志,勇敢地充当起“流动的金库”的角色。她们用米袋和被单制作成特殊的背心,将作为银行储备基金的金条、银元和纸币,插入背心的口袋,分别捆在身上行军,而置自己的行李于不顾。
为确保红色资金万无一失,必须钱随人走。她们别出心裁,特制了一件灰色小马甲,看上去很普通,里面暗藏数排小口袋,口袋上有绳子可系。小马甲的袋子里全部装着金条,24小时不离身,即使晚上睡觉时也不能脱下。如此一来,这些十七八岁的女战士,每时每刻都要穿着装有金条的小马甲,人均负重20多斤,加之随时要行军,其艰辛程度可想而知!
有一台锈迹斑斑的印钞机,静静地伫立在展厅中,低诉着那段峥嵘岁月。这台印钞机,就是当年江淮印钞厂印钞票所使用的。它为华中抗日根据地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,立下了赫赫战功。按照江淮银行《章程》的规定,其职能主要有三项:一是办理农业贷款,用于购买种子、耕牛、小型农具和凿井灌溉;二是向个体工商户发放小额贷款;三是商业贷款,鼓励商人到敌占区城市采购生产、生活资料,活跃根据地市场,解决群众生产、生活必需。
而且,还贷方式也灵活多样。比如发放给农民的贷款,基本上无息或低息,秋收后可用粮还贷、抵税。对于到期无力偿还者,在核清事实后,给予减免。这些做法,有效地促进了根据地经济的发展,为抗日斗争提供了坚强的经济支撑。
1941年7月,日伪军集结重兵入侵盐城。大敌当前,不容轻视!为避敌锋芒,保存力量,成立仅3个多月的江淮银行被迫转移,撤至阜宁。在转移时,不分白天黑夜,随时会面临危险,要时刻做好隐蔽及转移的准备。为确保银行财产万无一失,年仅20岁的银行金库主任陈克秋、周希平等10名女同志,勇敢地充当起“流动的金库”的角色。她们用米袋和被单制作成特殊的背心,将作为银行储备基金的金条、银元和纸币,插入背心的口袋,分别捆在身上行军,而置自己的行李于不顾。
为确保红色资金万无一失,必须钱随人走。她们别出心裁,特制了一件灰色小马甲,看上去很普通,里面暗藏数排小口袋,口袋上有绳子可系。小马甲的袋子里全部装着金条,24小时不离身,即使晚上睡觉时也不能脱下。如此一来,这些十七八岁的女战士,每时每刻都要穿着装有金条的小马甲,人均负重20多斤,加之随时要行军,其艰辛程度可想而知!
日伪军扫荡结束后,陈克秋等女同志将身上背负的金条、银元和纸币,汇总到了一起,与账册相对无缺。事后刘少奇夸赞道:“江淮银行在转移金库时,分文未少,为革命保住了钱袋子,立了一大功!”
1943年初,日军发动了对苏中区的大“扫荡”。江淮印钞厂被迫将印钞机搬上帆船,转移到海上继续印制“江淮抗币”,与日伪展开经济斗争。
“在海上印钞,经常要与小股海盗和伪军作战。新四军海防团,成为海上印钞厂的坚强后盾。海防团就用山炮将海盗和伪军打得四处逃窜。”江苏省盐城市政协文史研究院、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作协主席朱义刚娓娓讲述了那段历史。
由于在海上,缺少淡水、蔬菜和盐,白天寒冷的海风吹在人脸上刺骨的疼,漫长的冬夜里因为缺少棉被,好多人冻得睡不着觉。印钞厂的干部职工,一边克服生活上的困难,一边坚持印钞。
江淮银行发行的钱币
“那时候,在海上印制的二角面值的江淮抗币,主要以海帆船为图案。由于船上空间狭小,有些印钞工就睡在印好的钞票上。虽然条件局限,生活艰苦,但是没有一个人将印好的钞票占为己有”江苏省盐城市政协文史研究院、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作协主席朱义刚满怀敬仰与钦佩地说道。
在艰苦卓绝的岁月里,金融战士们以钢铁意志,守护着”抗币”的安全。正是由于他们的清正廉洁,使得财务不损分毫,为革命战争走向胜利提供了资金保障!
岁月流逝,硝烟远去。红色金融战线上的战士们,用听党指挥铁的信念,报国为民铁的担当,英勇顽强铁的作风,执纪严明铁的纪律,诠释着新四军革命精神的丰富内涵。
我们新一代银行的干部员工,更应学习红色金融廉洁奉公坚守底线的精神品质,进一步提升廉洁从业意识,不断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,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良好氛围。
(中信银行合肥分行个人信贷部 赵洁)